影像掃描 影像掃描

磁力共振掃描原理

磁力共振掃描(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 MRI)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。 其原理是藉其強力磁場,將人體內的氫原子短暫地重新排列,並經無線電釋放獨特訊號,在精密接收儀器和電腦運算後, 構成多角度獨特影像及資訊。有別於X光檢查或電腦掃描,磁力共振掃描並不帶輻射。

應用

對比其他影像造影檢查方法,磁力共振掃描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比較優勝,較常應用於腦部、脊髓神經、關節、韌帶肌肉、 心臟、血管、腹部及盆腔器官等檢查。磁力共振掃描亦可用於診斷部份癌症,除幫助偵測腫瘤位置外,亦協助醫生規劃病人的治療方案,及於治療期間監測腫瘤的變化。

安全須知

  • 磁力共振掃描的磁場或會導致金屬物品飛脫,引致撞擊意外,或會令病人體内金屬裝置移位,嚴重可導致死亡。因此,病人進入檢查室前, 必須移除身上所有金屬物品或醫療儀器。
  • 磁力共振掃描的磁場可引致任何體内装置或電子儀器短路和失效,如助聽器或心臟起搏器。病人必須卸除所有電子產品或轉換為可進行 磁力共振檢查模式,如身上有任何未能移除的金屬,也必須經確認是安全金屬,方可進行檢查。
  • 磁力共振掃描的磁場須不斷轉動去產生影像,期間會發出聲響,產生的噪音值一般約70至80分貝,或會令病人焦慮、 不安甚至短暫失聰。醫護人員會提供耳塞予病人保護聽覺。
  • 部份磁力共振檢查需要注射顯影劑,少部份病人會有輕微藥物敏感反應如皮膚痕癢,噁心;罕見情況下病人會有嚴重敏感 而有生命危險。另外,患有嚴重腎衰竭病人注射顯影劑後,有機會引致身體系統性纖維化症,嚴重可引致死亡,但都屬罕見情況。
  • 雖然磁力共振掃描不帶電離輻射,但同時未有任何文獻證明磁場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。因此,女士如懷疑或確定懷孕,應避免進行檢查。
  • 如果檢查有需要注射顯影劑,建議餵哺母乳的婦女待24小時後,讓身體排走顯影劑後才如常餵哺。
  • 兒童或患有幽閉恐懼症人士在進入檢查儀器管道時,有可能會感覺壓迫、恐懼或呼吸困難,以致不能進行檢查。放射師會嘗試透過不同 方法幫助病人放鬆及縮短檢查時間;但嚴重者或須透過鎮靜藥物幫助才能進行檢查。

檢查過程

檢查前準備

  • 在檢查之前,病人需要告知醫護人員身體任何疾病(如腎衰竭)、是否正在服食任何藥物、有沒有藥物過敏或任何其他身體狀況。
  • 如病人體内有金屬植入物,應於檢查前告知醫護人員,讓醫護人員確定為磁力共振掃描安全使用類別,方可進行檢查。 這些金屬植入物或包括心臟起搏器或人工心臟瓣膜、牙套或曾接受牙科移植、耳蝸移植物、神經刺激器或者可調式腦室引流閥、 子宮環、曾接受過任何手術而植入含金屬的物質或儀器。
  • 不同部位檢查的病人,或需於檢查前禁食或停藥,應按醫護人員指示。
  • 病人在檢查前必需脫去隨身的金屬物,檢查當天應避免佩戴飾物、貴重物品或電子儀器。
  • 由於化妝物料或帶有鐵粉,故檢查當天應避免化妝。
  • 如病人患有幽閉恐懼症,請在檢查前通知醫護人員。

檢查前準備

  • 因應檢查部位,病人會按要求靜臥檢查床上,並配置上不同的接收器,期間須保持身體固定。放射師或會要求病人按指示呼吸
  • 檢查進行期間,儀器會持續發出噪音,病人可佩戴提供的耳塞或耳筒減少不適
  • 視乎檢查要求,病人可能需要靜脈注射磁力共振造影劑

檢查後須知

  • 完成檢查後,醫護人員確定病人沒有任何不適或過敏反應後,病人便可離開
  • 醫護人員會聯絡病人跟進檢查報告